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環保產業發展空間正在不斷拓展,這也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正面臨總量減排和質量改善并存的新形勢。應該說,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已經表現出明顯的拉動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的能力。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涵蓋了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相關的服務業也得到較快發展。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節能環保高度重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前不久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四部門聯合發布的《“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于2016年12月26日公布。
《發展規劃》重點從發展基礎、總體要求、創新節能環保服務模式、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激發節能環保市場需求、規范優化市場環境、完善落實保障措施等九個方面對“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指導。其中合同能源管理作為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運作機制,在《發展規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以此衍生的合同環境服務、合同節水管理等成為了“十三五”重要的節能環保服務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掘金“節能環保產業” 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規??焖贁U大,2015年產值約4.5萬億元,從業人數達3000多萬。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涌現出70余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節能環保龍頭企業,形成了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節能環保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務模式得到廣泛應用,一批生產制造型企業快速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由此可見,“十二五”期間,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在“創新節能環保服務模式”中指出,要做大做強節能服務產業,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模式,健全效益分享型機制,推廣能源費用托管、節能量保證、融資租賃等商業模式,滿足用能單位個性化需要。支持開展節能咨詢、評估、監測、檢驗檢測、審計、認證等服務;鼓勵節能服務公司整合上下游資源,為用戶提供診斷、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等合同能源管理“一站式”服務,推動服務內容由單一設備、單一項目改造向能量系統優化、區域能效提升拓展;到2020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達到6000億;鼓勵采用合同節水模式,實施100個合同節水管理示范試點。
在“完善落實保障措施”方面,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碳排放權、排污權、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特許經營收費權等納入貸款質押擔保物范圍,推廣融資租賃等新型融資方式;探索發展綠色保險,研究開發針對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保險產品,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